学术报告:1.大豆适应性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2.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常见问题

撰写时间:2018-01-10来源:7788365365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特邀学术报告

  

报告一:大豆适应性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报告人:孔凡江教授

报告二: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常见问题

报告人:刘宝辉教授

时间:2018118日(星期四)下午15:00- 17:00

地点:科技楼三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周海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孔凡江,农学博士,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7 年,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2002 年,东北农业大学硕士;2006 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农学博士。2006-2008 年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2008 -2010 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特别研究员。2010-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大豆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育种。主要从事控制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发掘和调控网络和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1. 系统研究了大豆开花基因FT的功能,阐明了FT家族基因的等位变异对大豆适应性及大豆产量的贡献。2. 克隆了控制大豆适应性和产量性状的重要基因J,阐明了光周期调控大豆开花的分子机制,证明了J基因的等位变异是大豆适应低纬度地区和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机制。在Nature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cell Phys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百人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

  

刘宝辉,广州大学教授,分子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任“十三五”《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技攻关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第十四届会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植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委员,J Genet Genomics》、《植物学报》、《大豆科学》、《大豆科技》、《土壤与作物》编委。长期致力于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先后支持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在大豆重要栽培性状QTL定位、大豆生育期(光周期敏感性)基因和大豆结荚习性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为大豆长日照敏感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解决了大豆早熟与高产矛盾的科学问题;揭示了大豆结荚习性的分子机理,解决了大豆结荚习性鉴定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上有很高影响度的Nature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Plant Mol BioBMCGenetics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nn Bot Journal of Heredity上。选育2个大豆新品种,曾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主笔面向21世纪、“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物育种学各论》第24章。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