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

撰写时间:2018-05-28来源:7788365365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5/28/content_7726066.htm

时间:2018年5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A8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多年来,广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以“大德育”的宽广视野,把育人、育德贯穿于治教办学全过程。

  5月29日至6月2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联合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广东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成果展示活动。今天摘登10个典型案例,展示和宣传我省各地各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发展学校德育的工作成果。

  中山大学:“以点带面”创新德育工作体系

  前不久,中山大学举办的“笃行与薪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与传承”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展上,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笔手稿、致友人签名信,吸引了不少师生前来参观。

  中大地处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两个前沿”,经过40年的探索,遵循“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的全覆盖原则,逐渐形成了“创新驱动、多元主体、课程德育、以文化人”的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

  中大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常态化的“以点带面”制度创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形成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推进的全员育人体系;以思政课为主渠道,构建“知识、价值和行动相统一”的三位一体课程德育体系;以大学精神为中心,形成红色传统和学术传统相结合的“一心双圆”的文化育人体系。

  40年来先行先试,中大取得了丰富的德育工作成果。成立25年的马研班培养了1500多名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的领袖型学生骨干;成立33年的求进报社,为国家培养2200多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大还组织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与文化实践活动22次,参与学生1269人次;研究生支教团20年来向全国派出228名志愿者,其中成员韦慧晓更是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

  华南理工大学:打造科研育人新高地

  每年新生刚一踏进华南理工大学,就开始了特有的学习模式:大一就有机会加入院士的科研团队,能使用全校所有科研平台,参与大量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多年来,华工高度重视科研育人工作,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大学工”框架和“大思政”格局,华工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师生学术规范、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

  从2009年开始,华工率先成立创业教育学院,随后在三个校区建设“大学生双创梦工场”“大学生双创群岛”“大学生双创国际园”。学生在前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二金五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这是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奇迹!”华工基因组科学创新班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有89人次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1篇,8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新班成员罗锐邦20岁时在Nature首次发表论文,28岁时他已入选《福布斯》“医疗及科学”领域亚洲地区30位30岁以下俊杰榜单。“华工因材施教,让我能全身心投入科研,非常幸福。”

  此外,华工的科技育人还十分注重社会服务:10年以来,组织科技特派员1300余人次、学生助理近1万人进驻全省21个地市的1000多家企业,直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派出人数占全国科技特派员的10%以上,规模和服务力度居全国高校之首。

  华南师范大学: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

  “在‘前沿阵地’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没有饱含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说。

  华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华师建立了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持续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生活需求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其自主研发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获国家专利,还与团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目前,华师还建设了“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F(x)学生发展工作室,以及“华师学工”和“晚安华师”微信公众平台。

  今年3月,该校思政品牌活动“青春演播厅”邀请中国女排前任队长惠若琪与大学生面对面,活动的网络直播迅速“刷爆”华师人的朋友圈,这是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时间“碎片化”特点,开发一系列网络思政新资源的缩影。10年来,华师整合“榜样华师”等思政教育项目,共计开发建设了500多门优质网络思政课资源,还利用手机直播为入学前新生解读资助政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开展思政工作。


  7788365365:充分发挥党组织育人功能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我们在现场!”去年底的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7788365365学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格外动人。

  这是华农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书记项目”,通过“党徽闪亮”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华农每年保持5000多名志愿者在册,年均累计服务时数超过20万个小时。

  7788365365党委书记李大胜表示:“我们坚持重心下移,通过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瞄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例如2012年,华农实施《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六个一”工程》项目,提出签署一份承诺、研读一部经典、开展一项调查、做好一周义工、帮助一个同学、组织一次评议。截至目前,全校3000多名学生预备党员签署承诺书,完成4500篇经典著作研读体会,形成527份调研报告,义工总服务时数达85497小时,4000多名学生与预备党员结对子。

  2015年,华农实施《“两严一创”抓实支部建设》项目,把学生党支部按年级设置为“横向支部”,按专业划分为“纵向支部”,并选派优秀教师党员和机关干部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党员模范引领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创建“圆梦班”资助育人

  将手语翻译成语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实现了让听障人士“用手说话”的想法,产品雏形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这群大学生不少来自广技师的“圆梦班”。自2015年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新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主体,以校友资源为根基,组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圆梦班”,通过助学、助心的经济资助和能力资助实施“生涯引领”计划,培养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并持续关注10年。

  广技师提供精细化帮扶,举办“院士论坛”“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等引领受助学生生涯发展。同时依托“校院班”三级机构和学院辅导员协会助学分会,运用家校互动、双导师计划、阳光成长卡等资助工作方式推动资助育人。

  不仅如此,广技师还建立公益互助图书社区“益书屋”,打造隐形诚信课堂;开设生涯引领职业发展实验班等。不久前,广技师11名学生赴藏支教,其中6名就来自“圆梦班”,他们的大学生活得到了精准资助,也逐渐树立起帮助他人的朴素品质。2015年、2016年该校获资助工作绩效考核优秀等级,2017年获评“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小事”映射德育培养“大事”

  刷一下校园卡,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收集箱,投放站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至云端进行统计。这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映射出德育培养的“大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把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与学生思政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筑魂、塑性、固本”三项工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服务育人体系。

  在筑魂工程,开发“全面从严治党信息化平台”,承办粤易网“党建荟萃”专栏,并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和系列党日品牌活动。塑性工程,该校构建互联网+学生服务系统。例如在该系统上启动学生职业素质综合测评,引入最新的AI智能识别技术,有趣又有用,在学生朋友圈中刷了屏。此外还搭建“广轻成长在线”协同,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素质教育服务。

  而在固本工程方面,该校构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大数据系统,形成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以综合素质教育育人为目标的“广轻模式”。同时该校打造集饮食、休闲娱乐、会议报告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食堂,实现“环境、管理、服务、文化、实践”五位一体育人功能。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致用模式”

  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不仅是思政课上的解惑者,还是“手语协会”“明德青年社”“义工团”“辩论队”和“醒狮队”等大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被学生们当做知心朋友。

  该校构建和实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致用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境、固化于文4个层次开展思政课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高职思政课微课大赛一等奖、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30多个奖项。

  其中“手语协会”由广东省首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曹群工作室”的主持人曹群指导,17年来学生们坚持服务听障人士,历届会员6000多人服务5万多人次。他们在亚残运会、全国助残日等项目中积极服务,让特殊人士感受到爱的力量,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沉默天使,志愿之光”。此外,曹群还发起了由36所高校组成的“广东大学生手语志愿者联盟”,成为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该校这一做法将理论学习和价值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行动、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将思政课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融合,培养出了一批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形成了积极的育人效应。

  佛山市南海区: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中小学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室基本全覆盖……在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响亮的教育品牌,形成“行政推动和专家指导的南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03年,南海区成立“南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南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在2012年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使南海区成为全省大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南海区有210名专职心理教师,其中全区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全部配备,65%的小学配备了专职教师。南海区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坚持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时,该区还建立健全“宿舍信息员—宿管员—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专职心理老师—全体教师”自下而上的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网络,并实行升学交换特殊个案制度,为全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该区6所学校被评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其中,九江中学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南海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获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这是继2012年获得广东省唯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后的又一个国家级奖项。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注重旅游专业文化育人

  走进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目之所及就是楼台亭阁、清溪小湖,远处还有幽静的古树,所到之处都闻到阵阵花香。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润育,实施“三园”建设,即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公园、教学相长的学习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形成浓厚的旅游专业文化氛围。

  该校建设“生态公园”,建成广东首个AAAA校园景区——广东修学旅游体验园,有10余栋主题鲜明的庭院和风情各异的体验式教学休息场所,制作“行走岭南”“海丝风貌”等艺术壁画系列,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生态校园,浸润心灵,启迪人生。

  不仅如此,该校积极打造“学习乐园”,将品格修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成立50多个社团。在校园旅游体验街区,还开放了岭南旅游文创室、粤菜文化展馆、茶艺室等,实现寓教于乐。

  该校还大力推进“精神家园”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摆放中华优秀人物雕塑,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脚踏实地、坚韧前行、向更高处出发的“登山精神”。

  近年来,该校“三园”建设成果丰硕,获得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首届文明校园等称号。


  深圳育新学校:全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领头羊”

  “我参加射击比赛今天拿了全国冠军,感谢学校的培养!”在深圳育新学校,这条10年前校友刁志诚发来的短信,至今仍常常让老师们想起当年的故事。刁志诚入校之前是远近闻名的“打架大王”,经过育新学校的培养,他逐渐端正态度,经过训练成为一名专业射击运动员。

  最初主要招生对象是“问题学生”的深圳育新学校,为加强德育实践环节,在1994年创办了“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是全国第一家由教育系统创办并管理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国内最早进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的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该基地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开发军训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六大系列综合实践课程。

  来到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在风雨训练场、射击场、野战营、野炊营和国防教育馆等场所体验军营生活,培养遵规守纪的严谨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品德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模拟法庭,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激烈的法庭辩论,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感悟。

  该基地目前已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公共安全专题教育”“重走长征路”等一批课程。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完成7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任务。 (撰文:姚瑶  编辑统筹:李杰伦)

(责任编辑:方玮)


0